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桂林出了一批以谭文西、王亚妮、张高山、李焱等为代表的“漓江画童”。这些年龄4至12岁的小画家通过各级媒体的报道,立即在海内外引起极大的轰动。许多国际友人通过漓江画童的宣传,加深了对桂林这座山水文化名城的了解。30多年过去了,漓江画童这一话题已沉默多年,但随着2014年5月10日下午瀚海春季拍卖会上,在著名当代艺术家曾梵志画作《狮子》的拍卖结束后,一幅旅日女画家李焱的油画作品意外地经过多轮竞相举牌争夺,最后以170万人民币成交后,昔日漓江画童李焱再次回到公众视野。
李焱拍卖作品《天地合一》
李焱在拍卖会现场
这幅油画名为《天地合一》,描绘的是春天里的山水自然。但是人们发现,这幅西式油画中颇有些中国水墨画的韵味。它的价格从90万开始一路上升,好几个买家竞相举牌,最后以170万人民币成交。拍卖现场一片沸腾,这是画家李焱的第一幅拍卖作品。
李焱,艺术博士,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旅日女画家之一。
李焱出生于中国广西桂林市。自幼得益于桂林山水、漓江云雾之浸染,5岁时受爱好美术绘画艺术的父亲影响,踏上艺术之路。从此行走名山大川遍访名师,凭借其天赋异禀和勤勉努力,在画坛崭露头角,被誉为“漓江画童”。8岁开始先后获“中国少年儿童书画奖”、“美国国际马术协会美术大赛优秀作品奖”等多项国内国际绘画大奖,代表儿童画家参与国内外艺术交流活动,并应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先生邀请出访澳大利亚等国,受到霍克总理接见。
李焱绘画作品《受胎告知》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李焱多次受邀在中国北京、上海、台湾、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巡回展览,反响热烈,曾荣获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奖、海峡两岸贡献奖、亚细亚现代美术展国际展选拔奖等,并先后得到中国美术大师刘海粟、吴作人、赵无极等先生的指导、教诲和赞赏。时任国家领导人的赵朴初、康克清、程思远、汪峰等老前辈对李焱及其作品均赞誉有加。1989年李焱与台湾少年画家韩言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建国以来首次海峡两岸联合画展,引起轰动。
康克清参加中国美术馆李焱作品展开幕式
在赵朴初家
在赵无极家
与刘海粟及家人
在黄胄家
与金庸
1987年李焱应美国斯坦福大学邀请赴美访问,在斯坦福大学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代表中国艺术家参加旧金山“世界太平洋艺术节”,随后在旧金山、洛杉矶等美国多个城市举办个人画展。
李焱绘画作品《清馨》
1992年李焱留学日本,成立李焱后援会。1994年考入日本三大美术大学之一的多摩美术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博士,2004年获该校第一位艺术博士学位,并被聘为非常勤讲师。
在教学生画竹和帮他们改画
在日本多摩美术大学研习绘画期间,李焱得到了日本著名画家马越阳子、雕塑家若林奋、美术史学家辻维雄、美术评论家本江邦夫、东洋美术史学家近藤秀实等五位日本美术界大师亲自执教,累获日本文部省国费留学生最高奖学金、多摩美术大学奖学金、平和奖学金、西原财团奖学金等多项奖励。同期应日本国会邀请为原日本参议院议长、国防厅长官岩崎纯三绘画肖像并悬挂于日本国会会议厅,成为为国会会议厅作肖像画的最年轻的画家。李焱的作品多次入选日本独立美术展,获中日书画友好交流展金奖、东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贡献奖等奖项。
李焱绘画作品《趣处可幽栖》
与议员、省长、市长等
与原首相羽田孜和原文部大臣
与原首相羽田孜先生
和日本国会议员聚会
“每当我面对一张新的画布时,都会感到一种‘力’的呼唤,眼前的空白并非虚无一物,在我的凝视中,彰显出无穷变幻的勃勃生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我从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去体悟洪荒宇宙的哲思和自然生命的奥义。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书画同源。面对画布创作的时空是永恒的,没有起始和终点,也没有古今的分别、东方西方的差异”(李焱博士论文语)。
李焱产生于灵魂深处的哲思之作同她本人一样,洋溢着独有的灵气和艺术执著。美术界为之评论,李焱善于用诗人般的感触细腻地描绘自然景致中的空灵和神奇,并藉用油画的技巧展现中国山水画的神韵,又融于西式的色彩光线,最终完成向东方传统精神进军的飞跃。所以其作品往往在不经意中给人带来感动,作品阐释的“天人合一、时空合一、东西合一”的美好意境也将长留人们心中。
李焱绘画作品《梦之景》
数十载寒窗苦学,求索耕耘,李焱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丰盈的成果。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版有《李焱个人画册》、《李焱个人画集》等著作,传略入载《中国美术家》、《日本美术年鉴》等各种辞书。作品先后被日本国会议事厅、美术馆、大学院校、知名画廊和艺术机构,美国前总统里根、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澳大利亚前总理福雷泽、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菲利普亲王、日本前首相羽田孜等国外有关机构和政界知名人士收藏。
日本BS电视专题节目
李焱曾任桂林市政协特邀委员、现任日本幽兰国际艺术交流协会会长,NPO日中国会议员书画实行委员会理事兼局长,《美术中国》杂志副总编兼艺术总监,日本东方国际艺术展实行委员会副主席,桂林画院名誉院长等职。
真冈市市长和政府官员接见李焱
中国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台湾时报周刊、中华时报、美国及日本多家电台报刊都曾专题采访报导李焱的艺术成就和作品。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留下李焱的足迹及其作品。
2014年10月14日下午,李焱绘画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李焱几个时期的50多幅主要作品,集中展现了她的心灵历程,以及对艺术、人生和绘画技法的探索。
国博副馆长陈履生致辞
画家李炎致辞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李焱绘画作品展的开幕致辞中总结道: 当年漓江烟雨蕴育的画坛神童,走向大世界之后,不但没有失去本土艺术的精髓,还完美吸收、结合了东瀛艺术的多元化色彩。她以“观自在”为作品主题,她对大自然的感触是诗化的,加之其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怀,自然景致中的空灵和神奇跃然笔端。李焱以西洋油画的技巧展现中国山水画的神韵,色彩光影渗透其间,依靠色彩与光的跳跃,在画布上完成了东西方艺术的融合。她的作品是她艺术探索与哲理思索的结晶,并非对大自然形体的照搬,文化碰撞的偶然性与个体的理性得到了平衡。创造出了色彩变幻灵动、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全新绘画空间。
画展开幕后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观众观看了李焱的作品,在展厅中听到的最多的评价是震撼。一位观众说,这些作品既新鲜,又好像似成相识,和以往观看的油画作品完全不同。深远中又透出轻盈和纯净。
李焱绘画作品《大地之魂》
李焱绘画作品《迷途的羔羊》
李焱自序
自唐以来,水墨画的历史中,出现了诸如钱选、牧溪、八大山人等灿若星辰的令我景仰的画家, 他们之于我的人生, 曾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为什么学绘画,我又为了什么绘画?
出生于中国桂林的我,从五岁开始就接触水墨画。当初是什么契机让我握起画笔,我已然回想不起来了。记忆清晰的,是从我握起画笔那一刻开始,我的生活便与之紧紧融合在了一起。墨汁所散发出来的浓郁馨香的气息,宣纸那薄而柔顺的触感,水墨相宜的笔端与宣纸瞬间碰撞而生成的美妙感觉,我每天都感受着、守护着,这一次又一次美丽的邂逅,它们就是我的生活。所以,我一天都不会允许自己懈怠,我也从不把绘画视为一种工作,就如同每天从睡梦中醒来,穿好衣服、整理床榻那样,绘画就成了我日常生活中最优美的一道风景。
绘画早已融入到我的生命之中,所以有些画家的职业苦恼,例如,如何在公众面前展现自己的作品,如何获得在画坛的地位、在美术史上留下绚烂一页等等,这些问题对于我似乎从来都不曾存在过。因为从孩提时代起,毛笔、墨汁、颜料、宣纸就已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后来,我虽扶桑东瀛,仍继续着绘画创作。从中国采购来的宣纸、毛笔等,对我而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当我感到宣纸不足、毛笔笔尖开始分叉时,就仿佛听到了来自我的桑梓之地的呼唤,我会毫不犹豫地买好飞往中国的机票,期待着回到故乡……
我从留学日本开始,修习并创作油画。刚开始习练油画,对我可谓全新的挑战。一度我曾经力图让自己完全忘掉国画的技法,以为国画和油画的表现形式是迥然相异的。三年后,经日本老师提示,以及自己在创作实践中反复摸索,开始感觉到两者是可以融汇贯通的。并进而认识到,我现在描绘的一切都是心中所思所想的事物,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已,它们完全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和艺术规律的束缚,最重要的是你自身不能缺少一颗追求完美的心,以及各项表现艺术的技巧和要领。
来到日本已二十二年了,我不停地在用手中的画笔、桌边的颜料与空白的画纸进行着交流,这就是我的“观自在”。
绘画,无论是面对画纸还是画布,都是从面对空白画面的相持开始。最初,手执画笔的我,有时有着明确的构思,有时却又遵循内心深处的随意,这些意识驱使着我在空白的领域进行创作。将意识集中于笔尖,将自己的构思尽情地表现于作品内容。间或我抚摸画纸,细细参悟。不急于下笔,因为我体味着空白画面能创造无限的可能性,无限种方向也可以引导着我手中的画笔创作出一切。所谓无限的方向性不是单纯的上下左右,前与后也同样是方向,进而,整个时间空间都包含着方向,若能自由地前进于一个方向,或者停留于一点,又或者反复摸索一点,一切可能性将会于冥冥之中得到启示。
手握画笔的我有时对作品的无声色惧怕不已,但是若没有这个过程,或许就无法向前。我虽然也很清楚什么方式能创造什么效果,然而不能准确表达内心的构思,其事例还是很多的。面对眼前空白的画纸,我需要先将世俗的烦恼丢弃一旁,不用多余的言语,只是坦然相向,也许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痛苦的决断,但我知道必须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寻找到新的突破口。
无论是与自身的构想产生共鸣,还是遵循画具自身流动不刻意作为,其实都是为了下一刻能更清晰地拿捏自己的作品。当困惑逐一消散,方向渐趋明确,此时,便“赌”上自己的全部,完全释放自己的意识,尽所能消除对于无声无色的不安之感。我以为,绘画不是单纯的想法和概念的问题,而是以何种心态面对空间感的恐惧,并如何努力地从无限的空间中挣脱而出,这才是绘画的开始。如此,我便能从极力表现刻画出来的万千事物中获取更多感悟而欢畅无比。那种沉默过后描绘出的一条线、一个点渗透出来的丰富表情,宛如与我有道不尽的话语。那是多么美妙的时刻呀,那一条线,那一个点表现出来的画面无不满溢着生命中最光艳夺目的气息!
由此,作品也拥有了生命,初始画面的沉寂悄然变化了,我触摸到作品内蕴含着丰富的喜怒哀乐,像情人般满怀爱意,用变化无穷的眼神在向我诉说。为了使作品想表达的话语跃然纸上,那般在画面上细如发丝般的加工,若是操之过急,作品将丧失原本附有的感染力。作画的过程中不能将画面封闭,必须要扩展画面空间,这样才能暗示出更多的可能性。
这种与作品对话的感觉,至关重要。我从不追求以一个部分的消失为代价,而创造出新的部分的结果。虽说,画纸边缘、主图和图像的主从关系对于一般程度的绘画来说可能是重要的,但对于考虑开阔作品展现空间的我而言,反倒成了一种桎梏。不应将边缘和主图之间的关系定位为主从关系,而是应该重视那种外在看似截然相反,却是同根同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赋予作品更大更宽的理解角度。
与隐藏着无限可能的空间对话,从开始的无语,到心灵的自语,以至于想一吐情愫,对话的程度越深,参悟的也就更多。这样一个与作品对话的渐变过程会使作品充满着诗意。我每次尽可能的维持画面感的平衡,与此同时若生成出新的画面相持的感觉,我不会急于冒进,而是放下画笔。虽预感到能产生新的空间,但数日后回头再看,也许原来那只是错觉。即使再怎么竭尽全力,也无法完全表达出所想。最后,总会留下遗憾……因之,我对此从来都是小心谨慎的。有时虽着重于画面中的某个点,但其他部分仍然不会失去其重量;有时虽着重于画面中的某一根线,却包容四方,随后平复画面,让作品在有限空间中展现无限可能。
此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作品,记载了我各个时期创作的一段心路历程,恳请就教予各位方家师长,它们也掬示了我对生命的一种感恩。
上古的先民,抬头仰望星空,注目那条璀璨的星河时,想必他们也想将眼前的一切传达给世人吧。想象力的精髓,即是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时空。
为了筹备此次画展,我有幸得到了众多中外朋友的支持和关爱,感戴无已——“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借此机会,谨表达我最真诚的敬谢和对朋友们由衷的祝福!
是为序。
2015年10月初,李焱被日本真冈市授予功劳奖
李焱版画作品欣赏
“中日心炅对话的一座桥梁”
回复“依在李焱老师的画作深处,感知岁月的静好、四季的绚烂。是她,把一砚彩墨打翻,才让这四季五彩缤纷、层林尽染。她的画作有着太多岁月的沉淀,安静、成熟、不张扬,有情感…”
回复“李焱是人品与画俱佳的画家,难得,继续努力,为国争光!”
回复“老师画和人一样美,喜欢,敬佩!”
回复“女画家特有的细腻感触绘就了自然景致的不杇神奇,人美画更美!”
回复“用心绘画的李焱,人美心美画也美!!!”
回复“喜欢”
回复“画如其人,大气磅礴,色彩绚丽,寓意深远。美好的心灵和极高的艺术天赋成就了她,她绝不浮躁,外表沉静似水,内心却涌动着对自然,对人的无限关爱。天佑良材! 衷心祝福你”
回复“艺术的享受喔 灵”
回复“回复@喂,幺幺零吗: (^_^)”
回复“心与绘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这个高度!”
回复“品味艺术家的作品--作品和文字背后照射的是她的精神世界----非常的纯粹、自然,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唯美和真挚!作品具有创造性!技术性!美!”
回复“将自然之美描绘至极致,且充满对自然之情感,给人以心灵之震撼,人美心灵更美。”
回复“漓江的魂!民族的星!”
回复“走进李焱的画,大气生发的气场里流动着自然与美的平静与喜悦。让你不小心就会掉进画里的空间,忘了时间。这是一位因画而生,用生命来作画的艺术家!叹为观止!”
回复“漓江烟雨到扶桑东瀛,人生经历就像水墨与西方油画的相交相融,斑斓又独特,意犹未尽。”
回复“每个人的成功背后一定经历过各种风雨,但风雨后的彩虹会更艳丽绽放坚强”
回复“喜欢桂林,喜欢漓江,更喜欢这方山水走出来的艺术家和作品!”
回复“华夏儿女的骄傲!为画家女神欢呼!”
回复“敬佩这位年轻杰出的艺术家,作品富有主题和思想,画出了灵魂,画出了生命,别具一格,画中的灵气,自如,栩栩如生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啊!真心佩服,赞叹不已!震撼!”
回复“”
回复“老师是国博近几年来第一位办个展的女画家,看完老师的经历心里满满的正能量,生命的彰显、对自然的敬畏,二者巧妙的融合,诠释出艺术大师的风范!”
回复“艺术能够陶冶情操。在生活节奏紧张的环境中,在大师作品感染下,放松心情,也是一种自然和谐。”
回复“满满的正能量!”
回复“相信这份热爱与自然以及极高的天赋与悟性会让李焱成为世界级的大艺术家!她也是那样让人时刻感觉到美好的人!满满的正能量无限的感动与激励!”
回复“天赋加用心与热爱造就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绘画艺术完全融入生活渗入灵魂,融汇中西超越国界超越民族,心中所思任由笔端自在诗意的流动,空灵,丰富,清新,自在,富有禅意”
回复“作品充满正能量,心与自然完美结合”
回复“作品灵动磅礴又清新雅致,透过作品可以看到她的典雅而淡然的内心,回味悠长,为艺术而生!”
回复“让美丽中国艺术走向世界”
回复“老师一如继往的优秀,期待老师更多的作品!”
回复“忍不住再多看几遍文章和作品,佩服画家追求艺术最高境界的历程:积极向上、执着进取,有着满满的正能量,值得学习!”
回复“这是我见过的少有的把生命和绘画融为一体的人。”
回复“作品充满思想,给人震撼,有种空灵、超前的感觉,对大自然的美进行另类诠释,好幅与心对话的绘画作品啊!”
回复“感觉她的油画与吴冠中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巧妙融合中国与西方绘画艺术特点,气息清新、空灵、雅致、静美。巧兮,妙兮!”
回复“感觉她的油画与吴冠中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巧妙融合了中国国画和西方油画的艺术特点,其画气息清新、空灵、雅致、静美,真真巧兮,妙兮!”
回复“昔日漓江画童成为中国油画史上首位女博士,这其中我不止看到她的天赋,更多的是她的用心,悟性及灵活地把中西绘画,国画油画技巧运用融合一体才有我们看到她每一幅画的意境”
回复“仰望星空,感受心灵的对话,神奇的画笔…”
回复“对艺术理解很独到”
回复“女神”
回复“融合中西绘画艺术,影响力横跨中日两囯”
回复“哇,这人太牛了”
回复“太震撼了!”
回复